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停滞40年,软X射线偏振探测窗口重启
发布:Iron_MAN10   时间:2020/5/15 17:02:17   阅读:641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科技日报北京5月11日电 (金凤 通讯员李婧)由于技术困难停滞了40多年的天文软X射线偏振探测窗口重新开启。11日,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冯骅课题组与合作者在《自然·天文》杂志发表封面文章。该成果显示,清华大学主导的空间天文项目“极光计划”配备的X射线偏振探测器在卫星上经过近1年的观测,探测到来自蟹状星云及脉冲星的软X射线偏振信号,并首次发现了脉冲星自转突变和恢复过程中X射线偏振信号的变化,说明在此过程中脉冲星磁场发生了变化。

1975年,美国科学家完成第一次软X射线偏振精确测量。然而,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其探测效率和灵敏度低下,世界范围内的天文软X射线偏振探测在这次实验之后便陷入了停滞。

2009年,冯骅带领团队开始对软X射线偏振探测技术进行探索和改进,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历经多年技术积累,于2017年在实验室里研制出了高灵敏度低系统误差的软X射线偏振探测器。

这种新型软X射线偏振探测器,外形像一个火柴盒,传感器面积大概相当于一枚硬币。“X射线通过铍窗进入探测器,与探测气体发生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通过测量光电子穿过气体留下的二维径迹,就能推断出入射X射线的偏振信息。”冯骅说。

2018年10月29日,探测器随卫星发射升空。2019年7月23日,蟹状星云脉冲星发生了一次自转突变,其偏振信号的变化被“极光计划”探测器捕捉。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激光针”:科学家探测空气污染有了“新式武器”
 1
 “龙虾眼" 成像仪可探测软X射线辐射
 1
 福建物构所铁电光伏驱动的偏振光电探测晶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1
 光电所在光栅光谱仪像差探测和校正研究中取得进展
 1
 国际首次!中国科研团队实现“石墨烯”外差混频探测
 1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量子纠缠”到底是个啥?
 1
 黑洞追踪者:伽马暴偏振探测仪
 1
 火星甲烷神秘消失引发更多谜团
 1
 科学家构建高效探测恶性肿瘤标志物的探针材料
 1
 美研究人员发明智能织物 能够探测有毒气体并提醒
 1
 纳米仿生技术用菠菜探测爆炸物
 1
 奇妙的中微子:物理学家不断追寻的幽灵粒子
 1
 让光“行为反常”的机器问世 有助研制新型光学电路
 1
 上科大《Nature》子刊:让我们直接“看见红外光”!
 1
 深海装备拉曼光谱仪创造最高深海探测纪录
 1
 探测快速射电暴具体来源有助于“称量”宇宙
 1
 探测仪表助“探索一号”科考船圆满完成首航任务
 1
 突破技术壁垒 国产激光雷达告别“大块头”
 1
 我国将加快实施以火星探测为重点的深空探测工程
 1
 我国自驱动紫外光电探测铁电材料研究获进展
 1
 我科学家领衔实现高性能单光子源
 1
 新型二维材料硒化钯室温长波红外探测器
 1
 研究人员首次在星际空间探测到手性分子
 1
 用于硬币鉴伪的固频涡流传感方法
 1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在微纳探测技术取得最新突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