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NS精读】金属基底焕生的碳纳米管
发布:Iron_MAN10   时间:2020/7/15 15:54:52   阅读:1318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碳纳米管(CNT)对显示器,传感器等大多数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CNT金属触点结构是这些应用方便快捷的前提,所以制备直接生长在金属基底上面的CNT是最简单方便快捷的方式。简单方便快捷的生长方式就说明工艺不能复杂,反应条件要容易实现。美国纽约伦斯勒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P. M. Ajayan教授与其课题组就研发出一种在导电金属基底上生长排列整齐的CNT三维结构,让CNT的生长不再局限于非导电基底,该成果就以“Direct growth of aligned carbon nanotubes on bulk metals”为题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面。行行都有状元出,就看你能不能在这千千万万人干的行业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并将其发扬光大。
 

最普通的材料,注入独特的心血就能换发独特的色彩,作者就利用最常见的Inconel合金,利用气相沉积方法合成出排列整齐的CNT,而且不管是在什么形状的金属基底,通过扫描电镜都可以看到排列生长的CNT,而且CNT的管壁表现出良好的石墨化程度。通过这样的方法合成出来的CNT可以不受催化剂存在的空间限制就可以制造出三维排列的纳米管阵列,而且不受形状大小的金属基底大大增加了CNT在应用方面的灵活性。

花瓶好看却不中用,而应用则需要踏踏实实的实用性,为了检验金属基底上的CNT的实用性,作者必须得检测CNT与金属基底之间的机械强度和电透明性。可以看到CNT-导线组件确定的剪切粘合强度约为0.26 MPa,这与产业化碳化硅CNT的粘合强度(约为0.27 MPa)相似。说明金属基底CNT的机械强度过关。再观察不同温度下的电流-电压曲线可以看到,处于100k和40k温度之间的电流-电压的零偏压电导与温度呈线性关系,这可能是单个CNT之间独立的传导,而没有横向的迁移。这样的电阻器阵列中所表现出来的总电阻是比最小的单个电阻器的电阻要小。所以1+1大于2的公式在这里是不成立的。

而目前所知道的金属-CNT界面具有较大的接触电阻,该电阻性能参数会对大规模集成的延迟和功耗有着重要的影响。作者考虑到这一点,就对金属基底CNT的电阻进行了测量,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选取了CNT点来进行测量,最后得出平均的总电阻约为500 ?,说明CNT与金属基底之间具有良好的电接触。

光是测出金属基底CNT的电阻还不足以证明材料性能的优越性,毕竟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只有实践。作者就利用Inconel基底生长的纳米管阵列作为电极制造双层电容器(DLC),并检验其电容行为。从CV图可以看出金属基底CNT具有令人非常满意的电容行为,其矩形形状非常对称。相对于利用粘接剂涂覆的电极表现出更加优越的电化学性能,且不受粘接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除此之外,较大的电容器比电容和功率密度是非常适合大功率传输应用。
 

除此之外,CNT还有一个闻名的特性是场发射性。金属基底CNT的场发射特性测试就来验证一下材料的“刚性”如何?直接在Inconel上生长的CNT可构成用于场发射的单步复合阴极。可以看到金属基底CNT形成的单步复合阴极在几个小时内非常的平稳可靠,发射电流和施加电压的关系图中可以看到导通场E从3.91 V mm-1降低至3.21 V mm-1之后,相应的场增强因子β也在逐渐的增大,(从1900增大至2545)。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发射参数会变化,但是金属基底与CNT之间的电接触仍然保持稳定。说明材料的质量还是杠杠的。为了进一步推广技术的发展,作者还测试了沉积在其他金属基底上的Inconel薄层对纳米管生长的适用性,发现CNT额生长可以不受基底的限制,从而实现大规模制备各类金属基底生长CNT阵列可能性。作者还得出包含一种以上金属(例如Al,Cu,Co,Cr,Fe,Ni,Pt,Ta,Ti,Zn)的合金也可以支持CNT的生长。所以万事皆有可能,只有肯去尝试和挖掘,新的不一样的东西就能为你独放光芒。

参考文献:Talapatra, S., Kar, S., Pal, S. K., Vajtai, R., Ci, L., Victor, P., ... & Ajayan, P. M. (2006). Direct growth of aligned carbon nanotubes on bulk metals. Nature Nanotechnology, 1(2), 112-116.

文章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nano.2006.56?utm_source=other&utm_medium=other&utm_content=null&utm_campaign=JRCN_2_DD01_CN_NatureRJ_article_paid_XMOL


来源:材料牛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高密度半导体阵列碳纳米管研究获突破
 1
  碳家族再添新成员 由18个原子组成的环碳问世
 1
 #电子材料周报#电子高速公路,想象你的电脑可以被卷起来
 1
 #高分子材料周报#大显神通的木纤维素
 1
 #新能源周报#能源与设备间正走向无线化
 1
 “不完美”的完美:Nature报道3D打印抗损伤结构化“超晶体”
 1
 “最黑材料”可吞噬绚丽钻石
 1
 《JACS》:中科大合成出首例单一手性指数单壁碳纳米管长共轭链段
 1
 《Nature》:实现量产!剪切流诱导超强纳米复合材料
 1
 《Nature》重大里程碑:史上最大碳纳米管芯片!
 1
 《Nature》子刊发表我国学者碳纳米材料生物毒性重磅文章
 1
 《Nature》子刊重磅:北大彭练矛课题组制备出高性能碳管晶体管!
 1
 《Science》子刊:高性能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研究取得进展
 1
 《自然》:蓝绿藻+碳纳米管造生物光伏电池可经生物降解
 1
 《自然》《科学》一周(10.12-10.18)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杂志评出2015年度十大人物 两中国科学家上榜
 1
 1nm晶体管面世,摩尔定律有救?
 1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石墨烯、碳纳米管榜上有名
 1
 3D打印碳纳米管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焊接
 1
 3D碳纳米管计算机芯片问世
 1
 90%纯度碳纳米管水平阵列合成 新方法具有发展空间
 1
 Adv. Mater.:分子-石墨烯杂化材料构筑高灵敏压力传感器
 1
 CNTs/AZ91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1
 IBM曹庆-Science:造出世界上最小的碳纳米管晶体管
 1
 IBM碳纳米管商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
 JACS:金属有机骨架基碳纳米管的定向形成
 1
 MIT研发通过燃料包覆碳纳米管燃烧发电
 1
 NASA探索利用碳纳米管进行航空航天应用
 1
 NASA运用纳米技术降低航天系统重量
 1
 Nature Materials:富勒烯封装调制单个碳纳米管的热和热传输性能
 1
 Nature Nanotechnology:6月纳米前沿精选科研成果
 1
 Nature子刊:解思深院士-网状碳纳米管结构制作高性能紧凑柔性热电模块
 1
 OCSiAl碳纳米管改性沥青混凝土成功通过实际道路测试
 1
 Science:超耐久超长碳纳米管,“太空电梯”的希望
 1
 TUBALL单壁碳纳米管助力电池能量密度发展
 1
 包覆镍CNTs/AM60复合材料铸态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1
 包覆镍的碳纳米管增强AZ91镁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1
 北大超薄柔性电子器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
 北化大杨卫民教授团队:玻璃纤维基光热膜高效长久工作,助力太阳能海水淡化、污水处理
 1
 北京大学研制成功10nm碳纳米管CMOS器件
 1
 比最黑还要黑10倍的材料诞生了!可吸收99.995%入射光
 1
 蚕丝,千年材料的新发展
 1
 超60GPa!科学家首次测得碳纳米管拉伸强度 建造太空梯不是梦
 1
 超轻碳纳米管线材 可承受高于自身1000倍重量
 1
 超顺排碳纳米管材料 引发全球轰动
 1
 触摸屏制作的新材料
 1
 催化热解三聚氰胺合成竹节状氮掺杂碳纳米管
 1
 电沉积钴磷基碳纳米管复合镀层
 1
 顶刊动态 | Nature子刊/AM/JACS/ACS Nano等生物材料最新学术进展汇总
 1
 俄芬科学家联合研发出柔性超级电容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