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AFM》:石墨烯气凝胶支撑纳米颗粒实现高性能有机硫/高压CO2吸附!
发布:Iron_MAN10   时间:2020/8/19 15:20:40   阅读:1413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石墨烯气凝胶是由三维石墨烯网络构成的海绵状材料,这种新型多孔材料具有巨大的技术前景。其独特的潜力是基于将剥落的石墨烯的纳米级特性与气凝胶材料的可调节宏观特性相结合,包括可控的孔隙率、大表面积、灵活的机械性能和超低密度。因此,基于石墨烯的气凝胶已在一系列技术中成功应用,包括环境修复、结构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电子、传感器、能量存储等领域。另外,将无机纳米颗粒复合到石墨烯气凝胶中有望在现有技术中大幅提高气凝胶的性能。最近,基于石墨烯的气凝胶复合类水滑石化合物涌现了许多研究,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类水滑石化合物,也称为层状双氢氧化物(LDH),是层状阴离子粘土,含有二价金属离子和三价金属离子。由于其灵活的化学组成和出色的原子金属分散性,LDH颗粒是功能性无机纳米颗粒的理想前体。

英国利兹大学Robert Menzel和帝国理工学院Diana Iruretagoyena等人报道了氧化石墨烯(rGO)气凝胶在当前两种重要商业吸附的应用中,为水滑石衍生的纳米颗粒(MgAl-混合金属氧化物MgAl-MMO)提供了高度稳定的多功能多孔载体。与未负载的纳米颗粒粉末相比,气凝胶负载的MgAl-MMO纳米颗粒在吸附脱硫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增强,有机硫吸收能力增长大于100%。此外,在高温和高CO2压力下评估了该复合气凝胶的CO2吸附性能,其总CO2容量是无载体纳米颗粒的两倍以上,达到2.36 mmol·CO2 g−1 ads,优于其他高压CO2吸附剂。该研究以题为“Electrically Heatable Graphene Aerogels as Nanoparticle Supports in Adsorptive Desulfurization and High-Pressure CO2 Capture”的论文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复合气凝胶的制备】

为了在高负载量的rGO气凝胶上负载纳米颗粒,作者通过LDH修饰的GO聚合物辅助湿化学组装法制备了复合气凝胶。该气凝胶是由三个阶段合成的(图1)。第一阶段,将预先合成的LDH颗粒彻底分散在GO /聚合物水溶液中,带正电的LDH纳米粒子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到带负电的GO片上,从而在溶液中形成LDH修饰的GO纳米片。然后将水溶液倒入圆柱形模具,借助聚合物添加剂,形成LDH / GO水凝胶。第二阶段,将LDH / GO水凝胶单向冷冻,从而获得气凝胶中的大孔隙。第三阶段,将样品在还原性气氛中进行高温退火,得到最终的复合气凝胶。退火处理能去除聚合物添加剂,并促进共价交联,增强混合气凝胶的结构稳定性。此外,退火处理还可以恢复纳米碳骨架的石墨结晶度,使最终的复合气凝胶吸附剂具有导电性,因此可以实现电加热。
 

图1 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流程


图2 复合气凝胶的表征

【有机硫吸附】

作者通过液相有机硫吸附实验评估了MgAl-MMO/rGO复合气凝胶,特别是从正辛烷溶液中吸附DBT(图3)。气凝胶负载的MgAl-MMO的DBT吸收量是无负载纳米颗粒的两倍(图3a),这与较大的表面积有关。同样,DBT吸附等温线(图3c)表明MgAl-MMO/rGO气凝胶的最大DBT吸收能力是无载体粉末的两倍(图3c)。此外,对于很难通过常规脱硫工艺除去的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该气凝胶的吸附容量也有较大的提高(提高了123%)。纯rGO气凝胶没有检测到DBT或DMDBT吸收,即rGO本身没有明显的有机硫吸附能力。因此,吸附性能的改善完全归因于颗粒在高表面积纳米碳骨架上的分散性增强以及由此产生的较高浓度的可吸附位点。除了吸附容量提升,MgAl-MMO/rGO气凝胶吸附剂还展现出显着的有机硫吸收速度,比无载体粉末快30倍以上(图3b)。
 

图3 有机硫吸附性能评估

【高压CO2吸附】

作者研究了高温(300°C)下的CO2吸附(图4)。MgAl-MMO/rGO气凝胶的总CO2容量值为2.36 mmol·CO2 g-1 ads,明显优于其他固态CO2吸附剂(图4d)。与无载体粉末相比,该复合气凝胶在较宽的CO2压力范围内(0.2-10 bar)都能表现出可观的CO2容量,如高压CO2吸附等温线所示(图4b)。其容量增强在高压条件下尤为明显,8 bar时就比已经表现良好的无载体MgAl-MMO粉末高230%以上(图4b)。这种显著的增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改进的纳米颗粒分散性。其次,可能与气凝胶负载的吸附剂在高气压下抵抗颗粒被压实有关。在这种高压条件下,疏松的粉末吸附剂将经历明显的压实和孔塌陷,导致表面积减小。相比之下,复合气凝胶吸附剂中的交联纳米碳网络为颗粒压缩提供了机械支撑,从而允许在高气压下保持更好的吸附位点。
 

图4 高压CO2的吸附能力评估

总结:作者报道了一种简便的方法,通过LDH修饰的GO纳米片的聚合物辅助组装,在多孔rGO气凝胶载体上以高达20%的负载量支撑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纳米颗粒。该研究将LDH衍生的纳米颗粒负载在大孔气凝胶中,可显着改善其有机硫吸附特性。同时,气凝胶吸附剂具有出色的CO2吸附能力,最高可吸附2.36 mmol CO2 g-1 ads。气凝胶负载的MgAl-MMO在两个独立吸附应用中的出色性能清楚地证明了rGO气凝胶具有出色的稳定支持功能。LDH衍生的纳米颗粒在GO气凝胶上的可靠负载有效地抑制了吸附剂使用和再生过程中的纳米颗粒破坏和失活问题。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002788


来源: 高分子科学前沿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薄膜周报#突破—打破太阳能薄膜光电吸收率记录
 1
 #电子材料周报#史无前例的超导石墨烯薄片
 1
 #国内材料周报#水体富营养化?纳米材料来解决!
 1
 《JACS》:神奇链端功能化聚合物,用于精准制备<2 nm的纳米簇阵列
 1
 《JACS》:由一生二!二维材料领域重要进展
 1
 《自然》《科学》一周(7.20-7.26)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170℃高温用Fe3O4磁性液体的制备及其性能
 1
 AlN和BN纳米颗粒含量对IR3环氧树脂黏度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
 Angew. Chem.:界面光热增强的空气取水器研究
 1
 mRNA纳米颗粒竟然可以恢复p53???
 1
 Nat Nanotechnol:纳米运送系统有助于缓解疼痛
 1
 NbSe2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减摩性能
 1
 Science封面:突破!科学家首次合成高熵合金纳米颗粒
 1
 北京交通大学Nanophotonics: TiO2纳米颗粒修饰石墨烯紫外光电探测器
 1
 不一样的纳米颗粒薄膜:可存储大量数据!
 1
 催化性能超过铑!尾气净化催化剂用新合金纳米颗粒
 1
 大连化物所发展钴纳米颗粒精确限域在氮掺杂多孔碳壳内的制备策略
 1
 低成本生产金属纳米颗粒的新型反应器
 1
 顶刊动态 | AM/JACS/Nano Lett.等生物材料前沿最新科研成果精选
 1
 顶刊动态 | Chem. Rev./AM等生物材料前沿最新科研成果精选
 1
 顶刊动态 | Nature子刊/Nano Lett. 等生物材料最新学术进展汇总
 1
 顶刊动态|Nature:8月材料前沿科研成果精选
 1
 顶刊动态丨JACS/AFM/Angew/Macromolecules等高分子材料学术进展汇总
 1
 东华大学提出石墨烯气凝胶制备新方法 体积零收缩、密度可精确调控
 1
 东南大学张友法团队在超疏水涂层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1
 多功能纳米颗粒让净水如此简单
 1
 仿变色龙软体机器人问世
 1
 仿鲨鱼皮肤设计:一种添有TiO2纳米颗粒的高抑菌性涂料
 1
 负载氧化铟纳米颗粒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与表征
 1
 复旦等制备出新型碳纳米管/石墨烯气凝胶!减少电磁辐射
 1
 高能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1
 高性能有序介孔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新策略 | 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团队Chemical Science
 1
 光谱界的“电镜”:拉曼光谱已经实现亚纳米颗粒分析
 1
 合成油基ε-Fe3N磁流体的制备与性能
 1
 合肥研究院实现非特定形状纳米样品单体磁化过程的实验测量
 1
 环铂金属高分子纳米颗粒用作产氢催化剂
 1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有限元预测纳米颗粒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
 1
 将纳米银颗粒技术用于触摸面板传感器
 1
 聚合物的断裂和控制
 1
 看港大科学家如何玩转纳米颗粒
 1
 科学家研制钛纳米颗粒纤维垫 可高效节能地吸附清除水中污染物
 1
 可降解植入电子医疗器件研究获进展
 1
 可视化原位透射电镜技术 见证纳米颗粒舞动之美
 1
 利用暴露局域强电场的等离子体单颗粒研究不同气体小分子在纳米尺度中的吸附行为
 1
 令人期待!新纳米技术可以让电路板如纸张轻薄
 1
 美科学家解开了常青藤超强的攀附能力的秘密
 1
 美以科学家开发新技术制造纳米多孔材料
 1
 纳米TiO2-Ni-P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1
 纳米颗粒改变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发展
 1
 纳米颗粒阵列中的工程相转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