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天津大学研发新型有机长余辉喷雾助力表面无损探伤
发布:cy20201119   时间:2023/7/28 14:40:50   阅读:1519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近日,天津大学胡文平/汪天洋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多功能有机长余辉喷雾,可实现溶剂化制备并实现大面积喷涂,在信息标记与保护、表面无损探伤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应用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无定形有机长余辉发光材料可以实现简单的溶液加工和大面积均匀发光,但这类材料的发光性能受材料本征刚性环境的影响较大。为此,天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紫外光固化增强(UV-curing-enhanced)有机主客体掺杂体系长余辉性能的普适策略,即通过光固化构建的刚性环境促进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诱导出高性能长余辉发射。

利用这种可溶液加工、可大面积涂覆和“易于实现”的材料制备策略,有望促进无定形有机长余辉材料在信息标记与保护、表面无损探伤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同时,在表面无损探伤领域,对比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这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试剂类无损探伤方法的成像更加便捷迅速,且技术附加值更高,有望为有机长余辉材料打开一个重要的商业应用出口。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天津市科技局和天津大学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攀登计划”)的支持,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理学院化学系硕士研究生梁依萌和刘曼,通讯作者为理学院化学系汪天洋副教授。


来源:天津大学新闻网
论文网址: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4820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新技术实现常温常压制备高纯度氢气
 2
 “海星6000”完成首次科考应用
 1
 “河北大工匠”张宏伟:优化工业探伤胶片生产工艺,不断创新突破勇攀技术高峰
 1
 “墨子号”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圆满实现全部目标
 1
 “蚁人”不再是科幻!MIT最新研究,能把任何材料物体缩小1000倍 | Science
 1
 《科学》杂志2018年度最具视觉震撼力照片
 1
 「现代物理学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是真实的吗?
 1
 Nano Lett:聚吡咯-聚多巴胺纳米材料用于拉曼和光声成像
 1
 不是金子,也一样会“发光”
 1
 测厚仪原理
 1
 常州毒地事件:检测标准缺失明显 检测设备落后
 1
 导流罩焊缝特殊结构常规超声波探伤的可行性
 1
 电化学固氮:氮还原和析氢竞争反应的‘爱与恨’
 1
 分子大小的晶体管新鲜出炉
 1
 改善吧丨“魔改”探伤机
 1
 盖亚望远镜数据揭秘银河系成因
 1
 高速铁路轨道无损探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给我一双能“长期监测”的眼睛,让水污染无处遁形!
 1
 跟我一起,一口一口吃掉“混沌”!
 1
 硅烯表面上单层石墨烯“保护层”的构筑及其异质结构研究获进展
 1
 胡陈果&王中林Nano Energy:摩擦电传感器让机器人更灵活!
 1
 获奖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到底有多牛
 1
 基于波束仿真的合成孔径聚焦成像研究
 1
 科技界人士热议哈佛“撤稿门”事件
 1
 科学家首次借中微子为地球“称重” 有望发现暗物质芳踪
 1
 锂离子电池析锂无损检测方法盘点
 1
 刘美林&Franklin Feng Tao:500°C下直接利用几乎干燥甲烷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1
 南海微生物防腐有术 点亮耐蚀钢研发灵感
 1
 宁波材料所在水凝胶可控跳跃方面取得进展
 1
 欧盟AI道德准则草案出炉
 1
 迄今最小光学陀螺仪没米粒大 未来可应用于无人机和航天器
 1
 人工合成钻石只需两三天,人造钻石会取代天然钻石吗?
 1
 人类探月那些事儿:一百多个探测器成败各半
 1
 人为什么会有意识?一切可能都与振动有关
 1
 认监委:符合这些条件可申报“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
 1
 如何驾驶火星漫游车“好奇号”?事实上并没有操纵杆
 1
 失败四次后,SpaceX 终于既能上天,还能海上回收了
 1
 石墨烯国家标准制定获重要进展
 1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突围”之路
 1
 我国科学家实现OLED的新突破——高效自由基发光器件
 1
 我国首台空间路由器准确入轨
 1
 无损检测技术在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的应用
 1
 无损检测设备在汽车行业应用的重要性
 1
 研究制备出超强且性能稳定的纳米晶奥氏体钢
 1
 液态金属不仅会变形还会变色
 1
 羽绒服、牛仔裤换来了中国第一个“人造太阳”
 1
 在长寿命高温材料实验室内 一组高温材料“烤”验近8年
 1
 张信国:从海防战士到“钢轨神探”
 1
 周在杞先生:我参与了首颗人造卫星的研制
 1
 子弹都打不碎的玻璃,为何用手轻轻一碰就碎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