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在全球科技变革不断加速的时代,分析测试技术正以的高灵敏、高精度、高速度和自动化的特点服务于生命科学、健康与医药、智能制造、绿色能源、公共安全等领域。作为全球分析科学与仪器领域的重要盛会,第二十一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5)将于2025年9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隆重举办。
2025年7月3日,2025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失效分析赛上海市分区赛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成功举行。从初赛78支队伍中筛选出来的来自15家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38支队伍齐聚一堂,围绕众多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失效问题进行案例展示和创新比拼,现场氛围热烈、精彩纷呈。
记者5月9日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以玻璃纤维织物为原料,成功制备了用于高性能电磁干扰屏蔽的新材料,为传统的金属屏蔽层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替代方案。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杂志B》上。
5月12日,记者从深圳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苏耀荣教授研究团队建立了活性位点电子结构—界面催化反应动力学—光催化产H₂O₂效率之间的有效调控机制,为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能源转换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和理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学术期刊《应用化学国际版》上。
在研发更快速、更灵活的无线通信技术竞赛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被视为一个突破口。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和剑桥大学团队在最新一期《先进光子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经过优化设计,OLED可实现前所未有的高速数据传输,且有效距离远超此前纪录,这项突破有望重塑未来设备间的连接方式。
在浩瀚宇宙中,宇航服堪称航天员的“第二皮肤”,是其抵御极端太空环境的核心装备。真空、剧烈温差、高能辐射以及微流星撞击等恶劣条件,对宇航服材料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而高分子材料凭借轻质、耐用且可塑性强的特性,成为了宇航服制造的理想之选。本文将深入剖析宇航服对高分子材料的性能需求、材料选型、改性技术及实际应用案例,揭开航天材料科技的神秘面纱。
科技媒体 notebookcheck 昨日(7 月 21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美国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成功通过激光无线传输技术,在 30 秒内将 800 瓦电力传送了 8.6 公里,创下了激光无线传输的最长距离纪录。
传统金属和高分子材料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异性能,但由于其固有特性的冲突,长期以来两者的优势难以在单一材料中实现。能否通过有效的结构设计,突破材料的性能限制,实现金属和高分子材料有机融合,从而充分实现两者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