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电力与能源2023年第一期
P. 83
苏 伟,等:基于涡流管降温的绝缘斗臂车防暑降温技术 77
种降温防中暑技术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外围的圆周速度接近音速,并且轴心为冷空气,周
现有的降温防中暑技术,主要通过设计特殊 围为热空气,而冷空气和热空气会分别从两端的
的工作服,在工作服内部布置干冰降温容器,或者 小孔和大孔各自被分离出来,即压缩空气转化产
布置风扇形成服装内部气流通风,以达到降温目 生冷空气或热空气。
的。然而,这两种技术在带电作业的特殊场合,会 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涡轮机和一个摩擦阻尼
面临绝缘方面的问题,干冰降温会导致工作服局 来说明,如图 2 所示。当高压空气在涡流管内分
部过冷结露,从而引发高压放电电击隐患;布置风 离,其做功的过程相当于涡流管内有一个涡轮机
扇则由于服装中加入电子设备的导线,进一步破 和一个摩擦阻尼。当高压空气进入涡流管时,部
坏了服装的耐压能力,从而使工作服逐渐失去高 分空气(m 2 )穿过涡轮机,带动涡轮机对轴做功,所
压防护能力,因此现有技术对高压带电作业特殊 以空气温度与焓均会下降,此时冷空气就从左边
场合的降温技术,还十分有限,亟待开发一种高 排出。剩下的空气(m 3 )被涡轮机做功,速度提高,
效、安全、方便并且适用于斗臂车无电源场合带电 动能增加,随即穿过摩擦阻尼,压力降低,动能转
作业特殊场景下的新技术。 成 热 能 ,使 温 度 与 焓 上 升 ,此 时 热 空 气 从 右 边
排出。
1 涡流管降温原理
涡流管作为一种电气设备,既没有任何可移
动的部分,同时也没有散热片、热交换器等相关部
件,其故障率低,且不需热机的时间。只要有压缩
空气注入就可以产生冷空气或热空气。典型涡流
管如图 1 所示。
图 2 涡流管的工作原理
整个过程可分析如下,假设进入涡流管的高
压空气流量为 m 1,由质量守恒可得:
m 2+m 3=m 1
图 1 涡流管构造
若 假 设 空 气 为 理 想 气 体 ,且 比 热 为 常 数 ,
涡流管结构上是很简单的长直管,在此管的 则有:
两端各有一出口,分别为一大一小两孔,在靠近小
m 2T 1=m 2T 2+m 3T 3
端出口处有喷嘴,高压空气沿切线方向由喷嘴喷 入口温度与出口温度之间有这样的关系:
入管中,由于管中压力接近大气压,膨胀的空气以
T 1=xT 2+(1−x)T 3
接近音速的速度离开喷嘴,在管中形成涡流。由 其中:m 1 为入口高压空气的流量,m 2 为冷端
于管壁摩擦及其他因素影响,整个涡流管内气体 出口空气的流量,m 3 为热端出口空气的流量,单位
角速度为一个定值,相当于一个强制涡流,其速度 为 cfm(cubic feet per minute);x=m 2/m 1 为冷空气
与半径成正比。因此在接近中心部分的空气,其 质量效率(cold fraction);T 1 入口高压空气的温度,
速度会降低,角动量减少;而接近外围部分的空 T 2 为冷端出口空气的温度,T 3 为热端出口空气的
气,其速度会提高,角动量则会增加。这相当于接 温度,单位为℃。
近中心部分的空气产生扭矩来转动外围的空气,
2 涡流管降温设计方案
以抵抗管壁的摩擦。进一步可得到接近中心部分
的空气对外做功,其温度会下降;而在接近外围部 2.1 基本结构设计
分的空气被做功,其温度会上升。在涡流管内,其 本文采取电池供电的空气压缩机型压缩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