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电力与能源2024年第一期
P. 111

王妍艳,等: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与管理分析                                      105

                     表 1 两种计算方法的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放强度还与锅炉效率、机组热效率等多种因素相
                  方法    采集数据        数据来源        分析方法及标准          关,但本次测试的 4 个周期内燃煤单位热值碳含
                        入炉煤量     入炉煤皮带秤数据                        量 差 别 不 显 著 ,因 此 对 碳 排 放 强 度 的 影 响 也 不
                                               DL/T 568—2013     明显。
                                  入炉煤月缩分样
                       燃料碳含量                  《燃料元素的快速
                《指南》                 分析        分析方法》
                  方法
                                               GB/T 213—2008
                                  入炉煤月缩分样
                       低位发热量                  《煤的发热量测定
                                     分析
                                               方法》
                        碳氧化率       缺省值 99%    《指南》
                                               HJ  870—2017《 固
                                               定污染源废气二氧
                                 CO 2 在线监测系统
                          CO 2
                                               化碳的测定非分散
                                               红外吸收法》
                 在线监
                                               GB/T 16157—1996
                  测法
                                              《固 定 污 染 源 排 气
                       温度、湿度、    CEMS 在线监测     中颗粒物测定与气
                          流速         系统                                    图 2 碳排放强度与负荷率的关系
                                               态 污 染 物 采 样 方
                                               法》
                                                                 3 碳排放管理
                等参数的测定偏差。
                                                                     企业作为碳排放核算的第一责任主体,应该
                                                                 加强碳排放核算管理,提高核算准确度和可靠性。
                                                                 且前主要采用《指南》规定的方法作为数据上报的
                                                                 核算方法,其中燃料量、燃料碳含量、低位发热量
                                                                 等关键参数直接影响碳排放量的计算,《指南》主
                                                                 要通过提高数据获取过程的规范性来控制核算的

                                                                 质量,但并未从不确定度角度明确数据质量要求。
                           图 1 碳排放量与发电量的关系                           企业一方面应按要求进行皮带秤的有效计
                                                                 量,规范燃料的采样、制样、送样、化验等环节,以
                    计算各核算周期内的机组碳排放强度和平均
                                                                 确保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可对自
                负荷率,结果如图 2 所示。《指南》方法计算的碳排
                放强度为 937~981 g·kWh ,在线监测法计算的                     行检测和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的对
                                        -1
                                                                 比分析和验证,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还
                碳排放强度在 911~931 g·kWh ,可见在线监测
                                            -1
                法所测得的变化不显著。碳排放强度随着平均负                            需要在核算实践中探索建立核算的不确定度分析
                荷率的升高而降低,与高建强等 的测试结果相                            方法,以定量控制核算的准确度。此外,还应研究
                                             [8]
                同。这主要是由于机组负荷率升高时,锅炉热效                            烟气流速测定方法和测点布置方式,提高流速测
                率也会随之升高,而厂用电率和热耗率等均将有                            定的准确度,推动碳排放在线监测方法的建立和
                所降低,燃煤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将降低机组的                            完善,以实现在线监测法和《指南》方法核算碳排
                碳排放强度。这两种方法计算的碳排放强度的相                            放结果的数据可比性。企业还应加强碳排放配额
                对偏差随着平均负荷率的升高而降低,这可能是                            管理,建立碳排放配额预警机制,通过碳排放指标

                由于随着负荷的升高,烟气流速增大,通过皮托管                           计算进行排放量控制技术研究。
                法所测的烟气流速的相对偏差变小而引起的。另                                碳排放核算和碳交易的最终目的都是控制碳
                外,碳排放强度还与燃煤品质相关,在其他条件不                           排放总量,燃煤电厂作为碳排放大户,无论是从环
                变的情况下,单位热值碳含量越高,单位燃煤量产                           保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都应当采取有效
                生的 CO 2 排放量也应当越大。单位发电量的碳排                        的降碳措施:①加强入厂煤和入炉煤分析,通过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