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电力与能源2022年第一期
P. 68

6 2                         郭强强, 等: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优化配置方法

              25℃ ) 下的出力为标准进行修正。实际综合能源                         规机组、 风机、 光伏面板等相对固定的使用寿命不
              系统中, 光伏发电一般运行在最大功率输出点, 规                         同, 电池储能的循环次数有限, 并且与其工作环境
              划阶段可根据预测太阳辐照度或历史太阳辐照度                            温度、 充放电深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工作环境温度
              计算其规划期内各个时段的输出功率:                                越高、 单次充放电深度越深, 其使用寿命越短。电
                                         I                     池储能对应于额定充放电深度的有效放电电量是
                    P PV =P STC    [              )]   ( 1 )
                               I STC 1+k ( T-T STC             一定的, 即充发电次数相对固定。电池储能在实
                                                    ———光
              式中  P PV  ———光伏发电的输出功率; P STC                    际使用过程中一般限制其 SOC 上下限, 防止其过
                                                      ———
              伏发电的 额 定 功 率; I ———太 阳 辐 照 度; I STC              充过放, 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对于某一实际的充
              STC 下的太阳辐照度; T ———光伏发电的运行温                       放电深度可折算至有效充放电深度, 拟合函数关
                      ——— STC 下的运行温度; k ———功率温度
                                                               系如下式:
              度; T STC
              系数, 为负数。                                                                         D
                                                                                                r
                                                                                (    ) e         )      ( 5 )
                                                                                 D rate 0.19 1.69 ( 1 - D
                   光伏发电输入为太阳能, 可以看作零输入单                                N r = N rate            rate
                                                                                  D r
              输出元件, 其输出功率的上限受自然资源的影响。                                                           ———额 定 放
                                                               式中  D rate ———额 定 放 电 深 度; N rate
              光伏的功率输出约束如下:                                                                  ———实际使用中
                                                               电深度对应的循环使用次数; D r
                         min
                                  out
                       P PV t ≤P PV t ≤P PV t          ( 2 )   放电深度; N r   ———实际使用中放电深度对应的循
                                            max
                                              ()
                                    ()
                           ()
                       ()———光伏在 t时刻的输出功率; P PV t
                     out
              式中  P PVt                              min (),   环使用次数。
                  ()———光 伏 在 t 时 刻 的 最 大 和 最 小 输 出
              P PV t                                               若电池储能系统运行在额定放电深度下, 则
                max
              功率。                                              在其使用寿命周期内放出的总电量:
              1.2  储能模型                                                                                 ( 6 )
                                                                           E sum = N rate D rate E rate
              1.2.1  储能系统容量计算
                                                               式中  E rate ———电池储能的额定容量, MWh 。
                   在进行储能容量配置时, 相应储能系统的充                            取 N r 与 N rate 的 比 值 作 为 折 算 因 子, 记 为
              放电控制策略可以描述如下:                                        ,
                                                              m DOD 则有:
                    char g e  char g e  k                                                         D
                  {      =E k - 1 +P ref×ΔT× η char g e  ( 3 )      m DOD =  N r  =  ( D r  ) e   rate )  ( 7 )
                   E k
                                                                                                   r
                                                                                        0.19 - 1.69 ( 1 - D
                                       k
                              dischar g e
                     dischar g e
                   E k    =E k - 1  +P ref×Δ T× η dischar g e              N rate  D rate
              式中  E   char g e ———第 k 个调度阶段储能系统累计                  在一年计算周期内, 一系列不同放电深度折
                                  dischar g e ———第 k 个调度阶段     算至额定放电深度下的放电电量为:
              的充电电量, MWh ; E k
                                              k  ———第k 个                           N
              储能系统累计的放电电量, MWh ; P ref                                                 i
                                                                             E r =  ∑ m DOD E i         ( 8 )
              调度阶段储能系统充放电功率的参考 值, MW ;                                            i =1
                                                                                                   i   ———
              ΔT ———储 能 系 统 的 充 放 电 周 期, h ;        η char g e ,  式中  N ———一年计算周期内阶段数; m DOD
                                                                                       ———第 i 阶 段 的 放 电
                    ———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效率。                             第i 阶 段 的 折 算 因 子; E i
              η dischar g e
                    k
                  P ref 的计算公式如下:                               电量。
                                                                   则, 可得电池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
                   ì  k             ,                )
                   ï
                                     SOC max -SOC k - 1
                   ï P ref = min ( P ESS _ rate  ΔT                                  E sum              ( 9 )
                   í                                   ( 4 )                   L r =
                   ï  k              SOC k - 1 -SOC min                               E r
                   ï P ref = min ( P ESS _ rate ,    )
                   î                       ΔT                      由式( 9 ) 可知, 电池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在实
                            ———储 能 系 统 额 定 功 率, MW ;           际运行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与其充放电次
              式 中  P ESS _ rate
                     ———储能 电 池 荷 电 状 态 ( SOC ) 上 限 控 制         数及每次充放电过程的深度紧密相关。
              SOC max
                        ———储能电池 SOC 下限控制值。                         ( 2 ) 储能系统的成本。储能系统的成本包括
              值; SOC min
              1.2.2  考虑储能寿命模型的储能系统运行成本                         两个方面: 一方面为初始投入成本, 但考虑到储能
              和效益                                              系统的使用寿命, 将其初始投资成本平均分摊至
                   ( 1 ) 电池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预测模型。在                     计算年; 另一方面为运行维护成本, 可按初始投资
              计算电池储能系统运行效益时, 储能系统的使用                           的比例计算。
              寿命是投资成本分析中最重要的一个参数。与常                                则储能系统的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