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电力与能源2024年第三期
P. 84
358 韦国宝: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态,并观测是否有溜桩现象。
3 结语
(5)完成桩身调整后观测 15 min ,桩身无变
化后继续沉桩,前一半桩长逐渐增加锤击能量。 本文以某海上风电场项目为例,深入研究了
每下沉 1 m 观测、调整一次,当桩继续入 10 m 时, 在复杂地质条件及海况下进行大直径单桩基础施
工的技术要点,主要包含风机基础单桩沉桩、基础
改为每下沉 2 m 观测、调整一次,当桩继续入 10 m
冲刷防护和集成式附属构件的安装。
时,此时桩入土深度约 30 m,继续增加锤击能量,
(1)施工前期做好施工准备。包括人员、船机
控制每锤贯入度在 5 mm 左右,连续沉桩。
的配置,根据吊高吊重及吊锤选择施工船舶并编
(6)在沉桩过程中,当出现贯入度异常、桩身
制 施 工 方 案 ,通 过 GPS 定 位 至 相 应 机 位 进 行
突然下降、过大倾斜、移位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
施工。
即停止沉桩,并会同相关单位及时查明原因,以采
(2)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
取有效措施。在沉桩过程中应配合桩基检测人员
应随时观察沉桩情况,测量人员应观测桩身垂直
进行高应变检测,沉桩全过程记录并打印留存。
度、每锤贯入度,及时调整桩身姿态,并观测是否
(7)沉桩完成后在桩顶安装爆闪灯 2~3 只,
有溜桩现象,确保施工完成后各项指标符合设计
用 于 施 工 期 间 的 临 时 航 标 ,防 止 渔 船 夜 间 冲 撞
要求。
桩身。
(3)基础桩沉桩完成后,对基础桩进行抛石防
2.5 安装内平台
护,确保风场运行期基础防冲刷满足设计要求。
沉桩结束后,起重船将运桩船上过驳至甲板
利用圈梁上塔筒门标记同桩顶内平台标记对齐的
上的内平台吊放至钢管桩内的支撑环板上,安装
方式对集成式附属构件的方位进行精调和安装。
好各个部件后,再用聚氨酯密封胶将对接缝位置
参考文献:
密封。及时测量桩顶标高和桩身垂直度(法兰面
[1] 吕 林,崔丹丹,张 锋,等 . 江苏大丰区海上风电发展现
水平度),同时对桩体顶法兰、顶法兰与桩体焊接 状与建议[J] 珠江水运,2023(7):70-72.
.
区域进 100% 超声无损检验。 [2] 朱璟赪 . 基于自升式平台的某海上风电场风机安装施工方
案[J] 中国水运,2022(4):95-97.
.
2.6 拆除稳桩平台
[3] 徐海滨,吕鹏远,杜修力 . 基于现场试验的海上风电大直径
钢管桩沉桩至设计高程后,起吊稳桩平台降 单 桩 三 维 水 平 承 载 力 研 究[J] 水 利 水 电 技 术 ,2020,51
.
至稳桩船甲板,然后拔除定位桩。 (7):154-160.
[4] 周茂强,詹懿德,尚 进,等 . 竹根沙海域大直径钢管桩基
2.7 基础防冲刷施工
础水平承载力数值模拟研究[J] 工程勘察,2021,49(8):
.
基础防冲刷设计方案为抛石,采用网兜或溜 34-38.
槽将块石输送至海床面。 [5] 李 泽,王徽华 . 海上风机大直径单桩双钩翻身技术[J] .
船舶工程,2019,41(4):140 -144.
2.8 附属套笼安装
[6] 潘晓炜 . 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翻身钳溜尾吊装工艺优化
附属结构为集成式整体套笼结构,利用浮吊
.
[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35(增刊 1):123-125.
进行吊装,起重船挂扣完成后,解除集成式附属构 [7] 雷 传,范肖峰,张震宇 . 海上风电大直径钢管桩起吊施工
.
件的加固设施。起吊集成式整体套笼结构至钢管 技术研究[J] 水电与新能源,2022(6):68-71.
[8] 周国兴,张金发,张震宇,等 . 海上风电自升式辅助稳桩平
桩上方,用缆风绳调整使燕尾槽的轴线对应牛腿 台大直径单桩基础施工技术[J] 水电与新能源,2022(9):
.
红白色标记线。利用圈梁上塔筒门标记同桩顶内 47-49.
[9] 吴艳崇 . 海上风机超大直径单桩基础承载性能及桩身优化
平台标记对齐的方式对集成式附属构件的方位进
设计研究[D] 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20.
.
行精调,确定套笼位置无误后将其放置好,然后摘
收稿日期:2024-02-23
除吊钩,最后将钢格栅固定好。 (本文编辑:赵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