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电力与能源2024年第四期
P. 122
516 汤敏吉,等:基于高频探地雷达的服役期超深电力隧道工作井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受水浸泡。测线 C 亦可见类似情况。测线 D 位于
隧道底板,沿测线可见一深度逐渐加深的斜向构
造,该构造形态平直,推测为人工构筑物。
3.2 双频雷达解译结果
为对砂土层中的分界层、空洞等不良病害进
行准确的定位,通过双频相干投影算法对数据进
行成像加强,结果如图 4 所示。测线 A 和测线 C
中可见明显的填土层分界面,推测是由于土体含
水率不同引起上下层之间的介电常数差异较大。
测线 B 中可见大量的空洞,但没有探测到分界线,
推测是由于测线 B 沿线浅层空洞数量较多,规模
较大,从而削弱了电磁波的穿透能力和对深部信
息的探测能力。测线 A,B,C 中都可见大量的浅
层空洞,并且空洞规模不一。测线 D 中未见明显
的空洞结构,但探测到有斜直反射界面,推测这是
由人工构筑物引起的。
双频雷达解译结果如图 5 所示。该工作井平
台位置中的填土由于长久受水流等的影响,在浅
层造成了大量的掏空。根据填土体含水量推测,
左下方水头更高,因此结构渗水位置推测为如图 5
中箭头所示,该处填土体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这与
现场渗漏水平台渗漏水情况基本一致。
4 结语与建议
本文采用高频探地雷达对杨厂隧道 1 号工作
井结构进行了检测,并对结构内的空洞进行了反
演,得出以下结论。
(1)对于空洞,由于工作井运营时间长久,填
土 体 中 已 形 成 较 多 的 掏 空 区 域 ,如 在 测 线 A 的
10 m 左右,以及测线 B,C 的多处都可见明显的由
空洞引起的雷达异常现象,尤其以测线 B 下方的 图 4 4 条测线双频雷达成像结果
空腔最明显。 面有渗漏,局部水呈线状喷出,若不进行处理,预
(2)对于分界面,在水的作用下,下层填土体 计半年后将会出现普遍性的渗漏病害。因此,应
处于饱和状态,而上层填土体含水量较小,因此在 该尽快对中部作业区平台的渗漏点进行封堵,并
测线 A 和测线 C 中可见明显的分界面,分界面呈 对回填砂内部的空洞进行注浆填充。
从左向右递减的趋势,最高处水位接近顶板位置, (4)高频探地雷达能够有效地捕捉到超深地
最低处水文埋深为 1 m 左右。 下工作井内的结构损伤,对于岩土水气分界面的
(3)工作井渗漏受降雨及周边地下水位高低 判别较为精准,尤其适用于对背后空洞和渗漏水
的影响较为明显。目前,中部作业平台地板及墙 的检测工作。